近日大福证券,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迎来了一位熟悉的来访者。邱女士带着一岁多的儿子走进病区,手中提着两筐红鸡蛋。
邱女士和丈夫带着孩子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送红鸡蛋。
7年前,她曾在这里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如今,她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
两筐红鸡蛋,一共120颗,寓意一年四季平安顺遂。“这些红鸡蛋,不只是感谢医生救命之恩,更是我人生重新圆满的开始。”她说。
为了感谢医护团队,邱女士煮了两筐红鸡蛋。
“我差点没命了”
2018年初,刚生完第二胎不久,邱女士突然出现牙龈出血、皮肤淤青等症状。辗转多家医院后,最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极重型再障——一种造血功能全面衰竭的疾病。
“我差点没命了。那时还在哺乳期大福证券,孩子才几个月大,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整个人都懵了。”她回忆说。
“如果不及时治疗,3个月内死亡率高达9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兼血液内科主任王顺清解释,极重型再障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几近消失,极易发生致命感染或出血,死亡风险极高。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而快速找到合适配型的造血干细胞是挽救邱女士生命的唯一选择。
造血干细胞移植遵循优中选优原则,其成败的关键之一是白细胞表面抗原(HLA)配型问题。亲缘供者中,同胞兄弟姐妹可以达到HLA基因完全匹配(称为全相合)者是最佳的移植供者。
邱女士病情迅速恶化,但其弟弟因年龄太小无法捐献。于是,医院决定为她实施“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也称半相合移植),由其父亲捐献造血干细胞。
移植前的“清髓”过程异常艰难,患者需接受强化化疗,以清除自身造血和免疫系统。“那一周,我生不如死,整个人是空的。”邱女士回忆说。
手术后,她一度遭遇病毒感染和血细胞低迷等并发症,但在血液科多学科团队全程管理下,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收获医学外的意外惊喜
“我原以为这辈子都不能再生孩子了。”邱女士坦言,术后检查提示卵巢功能衰竭,医生曾告知她生育几无可能。然而,2023年她意外怀孕,并于次年顺利诞下一名健康男婴,取名“罗邱恩”。
“我丈夫姓罗,我姓邱,孩子的到来,就像是来报恩的。”她笑着解释。
邱女士一家和血液内科团队合影。
“这不是孤例,但非常罕见。”王顺清表示,移植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完全康复、回归社会,但仍有部分患者移植后会出现反复感染、排异反应、生育力丧失等。
为了降低半相合移植带来的副作用,王顺清团队探索建立一种进行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障的新型预处理方案。一方面,通过改良预处理药物组合、减轻对性腺的损伤;另一方面,也推动移植前的生育力保存评估,例如女性的卵子或胚胎冷冻、男性的精子保存等,为患者保留更多选择。
“治疗的第一目标是救命,但不能只救‘一时的命’,也要考虑患者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质量。”王顺清说。
康复后,邱女士重新拾起生活热情,练瑜伽、跳舞,并加入患者互助群,鼓励更多再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王顺清(左一)接过邱女士送来的红鸡蛋。
她常对病友说:“不要害怕,再障是可以治好的。”
这次返院,她特意准备了两筐红鸡蛋送给当年救治她的医生护士。“这是我答应过的事,也想让其他患者看到,坚持治疗,总会有希望的。”她说。
南方+记者 厉思璇
通讯员 魏星 吴丽婷 杨润华大福证券
昊天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